ballbet贝博泡泡玛特在两年内冲上3000亿元人民币市值,来得顺理成章。而且,这一切在我看来,似乎来得太晚,而不是太早。
你周围有没有那种特别不靠谱的中年人或者青年人? 没结婚,没对象,没孩子,没房贷,执迷一些在过日子人眼中基本没用的东西: 比如LABUBU,比如撸猫,钓鱼,骑摩托车、山地骑行,瑜伽、冥想、野跑,炒鞋,一人食、一人温泉。
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,也没什么大钱,每日玩乐也不会烧穿钱包,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男女单身。而正是这种人的偏好项目,成就了最近两年的消费大牛股:露露乐蒙、昂跑、泡泡玛特、咖啡壶、露营设备、猫粮,不一而足。
如果你想知道这样的人是什么状态,可以看看王宁2012年的采访,立刻就能理解:王宁不怎么爱说话,也没什么感染力。当然,用后来的投资人附会的话来说:人很沉稳。
与那个发卫星、九天揽月、技术大爆发的20世纪60年代不同,在1969年,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为标志,美国的青年人发生了180度的转折:反越战、冥想、占星术、嬉皮士、禅宗、素食、瑜伽、藏传佛教神秘主义、地球日、女权主义,这种“内观型”生活方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。
从向往外太空转为关注内心空间,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,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人类毁灭威胁,让青年人意识到: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现代性,只会构建更大的牢笼,现代性的机器越强大,人被送到越南稻田里送死的可能性就越高,而美苏的相互核毁灭也就越有可能发生。
青年人开始寻求精神逃避,意义重建,强调内心平和,对抗外部世界的混乱,嬉皮士和青年亚文化反对“体制”,包括军工复合体,反战成为他们挑战权威、追求自由的象征。青年人也开始不再信任传统的社会角色,不再为传统的家庭和社会模式买单。
一切可能都是谎言,高通胀,石油危机,环境污染,随时可能的死亡。与家庭和传统社会的解体对应,西方的生育率转折点也是从1970年开始逐渐下滑,其影响直至今日。
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上世纪90年代,寿司之神、宅文化、Cosplay、手办、动漫、一人食、秋叶原的迅速崛起,也与日本的“社会契约”迅速瓦解有巨大的关系。日本的青年人同样发现,传统意义上的上班还房贷、结婚生子所构成的社会阶梯,是一个虚构的概念,工作极度不稳定,而长久的家庭关系也不复存在,为考进东京大学付出的全部努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。在这种情况下,日本青年人中,内观消费一夜之间成为了主流。
我们不难看出,在中国,潮玩、野跑、摩托车、宠物这些相关公司的市值在2021年后启动,塑造了合计近万亿的市值增长,而同期地产和白酒这些代表传统社会契约的经济形态的市值衰退,可能并不是一种巧合,与现在的社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。
当前,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,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,经济发展既有增长动力,也有下行压力。但受世界已经兴起的消费观念影响,今天,中国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走向内观。王宁和泡泡玛特的登顶,只是一个序曲。
要知道,今天的泡泡玛特,已经是一个全球化IP生产的超级效率怪物,地缘触角伸到了东南亚、北美和欧洲,来自Lisa和贝克汉姆的认同只是刚刚开始。
与一众还需要考虑地缘安排的制造业同业不同,IP输出是一种更高级的“玩法”,全世界有80亿人,如果泡泡玛特的海外模式可以跑通,那么泡泡玛特理应有极高的天花板。
而今天的白酒,随着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变化,已经无法与青年人发生沟通,正在逐渐成为上一代人的IP象征。
今天的白酒用户年龄中位数是50岁,它的IP 价值边际下滑是一个确定的结局。今天玩具市场的圣杯,不再是如何针对10岁以下的儿童,而是迅速扩展到30多岁,kidulting(永远青春期)一代,那些“游手好闲”、没什么正事、永远都不会进入成人世界的一代人。
芭比娃娃开始切入女权赛道,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已经完全面向成年人,一度是漫画宅心头好的漫威,现在更是直接面向成年人。这一切都与发达国家的少子化有密切关系:发达国家的新生儿减少,而人数“不发达”的“新生儿”并不具备足够高的购买力。
IP生产者开始逐渐在年龄阶梯上向上移动,青年人正好是这种IP打造的终极目标:内观消费者的市场更为巨大,远远高过那些有社会阶梯要爬的正经中年人。
据凯锐利咨询公司(Cerulli Associates)估计,未来20年(至2045年),美国将有约84.4万亿美元的财富从婴儿潮一代(1946―1964年出生)及更老一代转移到年轻一代,特别是千禧一代(1980―1996年出生)和Z世代(1995―2010年出生)。
其中,到2030年,千禧一代预计将继承约68 万亿美元,他们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40岁仍然没有孩子的人。
他们正在钟情于数字化资产、LABUBU、黑胶唱片、摩托车、一人温泉、冥想、瑜伽。不持有资产的一代人的偏好和热爱,将逐渐成为主流。
从这个角度说,泡泡玛特的崛起是太晚了,而不是太早了:所谓的代际传承早就应该出现,新一代人早就应该崛起,新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早就应该发生。